冲击接地电阻值和工频接地电阻值的区别
冲击接地电阻
接地电阻是指在工频或直流电流流过时的电阻,通常叫做工频(或直流)接地电阻:而对于防雷接地雷电冲击电流流过时的电阻,叫做冲击接地电阻。冲击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,假定接地装置对地电位峰值与通过接地体流入地中电流的峰值(冲击电流峰值)的比值。从物理过程来看,防雷接地与工频接地有两点区别,一是雷电流的幅值大,二是雷电流的等值频率高。雷电流的幅值大,会使地中电流密度增大,因而提高地中电场强度,在接地体表面附近尤为显著。地电场强度超过土壤击穿场强时会发生局部火花放电,使土壤电导增大。
试验表明,当土壤电阻率为 50Ω·m,预放电时间为3-5us时,土壤的击穿场强为6-12kV/cm。因此,同一接地装置在幅值很高的雷电冲击电流作用下,其接地电阻要小于工频电流下的数值。这一过程称为火花效应。雷电流的等值频率很高,会使接地体本身呈现很明显的电感作用,阻碍电流向接地体的远端流通。对于长度较大的接地体这种影响更显著。结果使接地体得不到充分利用,接地电阻值大于工频接地电阻。这一现象称为电感影响。
由于上述原因,同一接地装置具有不同的冲击接地电阻值和工频接地电阻值,两者之间的比称为冲击系数a;a=R~/Ri。
其中R~为工频接地电阻;Ri 为冲击接地电阻,是指接地体上的冲击电压幅值与冲击电流幅值之比,实际上应是接地阻抗,但习惯上仍称为冲击接地电阻。
冲击系数a与接地体的几何尺寸、雷电流的幅值和波形以及电阻率等因素有关,多数靠实验确定。一般情况下由于火花效应大于电感影响,故 a<1: 但对于电感影响明显的情况,则可能a≥1,冲击接地电阻值一般要求小于10Ω。
冲击电流或雷电流通过接地体流向大地时,接地体呈现的电阻叫冲击接地电阻。冲击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不同,其主要原因是冲击电流的幅值可能很大,会引起土壤放电,而且冲击电流的等效频率又比工频高得多。当冲击电流进入接地体时,会引起一系列复杂的过渡过程,每一瞬间接地体呈现的有效电阻值都有可能有所不同,而且接地体上最大电压出现的时刻不一定就是电流最大的时刻。为了使冲击接地电阻 Rch有一明确的定义,通常令由于 Um 和Im 出现的时刻可能不同,所以 Rch 并无实际上的物理意义(因电感作用,冲击电压幅值 Um 一般出现在电流幅值 m 之前),但是这一定义在工程上使用很方便,因为我们感兴趣的是在一定的Im 下接地体上的最大电压 Um是多少,而这在 Rc 已知的条件下马上可以算出来。
在某些情况下,为了数字处理,有时也把在雷电流波头时刻(t=2.6us)接地体呈现的电阻作为冲击接地电阻,而对于某一特定“值的冲击接地电阻将加以说明。对于单一的集中接地体,由于尺寸不大(相对于冲击波的波头长度来说),谈不上有什么显著的波过程即在讨论其冲击接地电阻时,不需要考虑它的电感与电容,可以认为其冲击接地电阻与冲击波的频率无关。此时使得冲击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不同的主要因素是:强大的冲击电流流入土壤后会形成很强的电场,便土壤发生强烈的局部放电现象。一般土壤由于是不均匀媒质,所以其耐压强度只有 8.5kv /cm左右在 p=100Ω·m时使壤放电的电流密度为
如果接地极长3m,直径4cm,则其表面面积为 300nx4=3770(cm^2),所以在 0.85x 37703200(A)-3.2(kA)时,其周围土壤即已发生放电现象。实际上由于电流场不均匀,在更小的雷电流下已能发生土中的放电现象。实验表明:当单根水平接地体的电位为1000kV 时,火花放电区域的直径可达70cm。实际常遇到雷电流总在10kA或数十千安以上,这时在土中形成的强烈放电可使土壤的等值电阻率pd大为减小,也可以认为pd不变但接地体的等值直径已大为增加,所以此时接地体的冲击接地电阻将比工频接地电阻小。以上所述,显然适用于尺寸不大的复合集中接地体的情况(例如由 3-5 根 2.5m 长的直接地极或由 3~5 根 10m长的水平接地极所组成的复合接地装置)。
冲击系数一一冲击接地电阻 Rch 与工频接地电阻只。的比值,称为接地体的冲击系数 a,对集中接地体来说,a 一般小于 1,但对长度很大的延长接地体来说,由于其电感效应,a 也可能大于 1a 值一般由实验方法求得,在缺乏准确数据时,集中的人工接地体或自然接地体的冲击系数a可按公式计算
由n根接地体并联形成的复合接地体的冲击接地电阻及Rchn,也可由各个接地体的冲击冲击电流通过接地体散流的情况比较复杂,归纳起来它具有下列特性:
(1)由于冲击电流相当于高频电流的情形,因此,除接地体的电阻和电导外,接地体的电感和电容均对冲击阻抗发生作用。其作用的大小,决定于接地体的形状、冲击电流的波形幅值以及地的电气参数 p和Ero。
(2)当接地体表面的电流密度达到某一数值时,会产生火花放电现象,其结果相当于接地体的直径加大了一些。
- 上一篇: 避雷器电气试验项目绝缘电阻的测量规程
- 下一篇: 影响测试绝缘电阻的主要因素及处理方法